<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

        廊坊市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2年01月27日 来源: 市发改委 作者: 字体:  

        第一章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廊坊市物流业取得良好发展,实现了规模持续跃升、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在产业功能上,已经成为支撑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同、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关键产业。在产业发展地位上,2020年,公路货运总量位居唐山、石家庄、张家口、沧州市等四市之后排名第5位,快递业务收入在全省排名第3位,全国排名第35位。在产业服务业态上,形成了公路运输、管道运输、冷链储存、常温储存、城市配送等多元业态,构建起快递业务为亮点、运输与仓储为补充的业务格局。在全市扎实的实体经济和更趋完善的交通体系支撑下,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产业规模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廊坊市物流业保持较快增长,物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廊坊市商贸物流业增加值由2016年的232.8亿元跃升至2020年的343.9亿元。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由2016年的72.6亿元跃升至2020年的111.4亿元,年平均增速达到10.15%,2020年产业增加值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的比例达到5.41%。

        图1-1  2015年-2020年廊坊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

        表1-1  2016年-2020年廊坊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例

        年份20162017201820192020
        占比5.52%5.37%4.63%5.69%5.41%

        (二)货运需求水平较高

        廊坊市货物运输以公路为主,“十三五”期间,廊坊市公路货运需求水平总体在全省保持前列,2020年,廊坊市公路货运总量位居唐山、石家庄、张家口、沧州市等四市之后排名第5;在人均公路货运层面,2020年,廊坊市公路货运量人均水平达到22.98吨/人,在全省各市排名中位居第5。

        图1-2  2020年河北省各市公路货运量人均水平排序

        以快递业务量而言,廊坊市快递业务量由2016年的12864.54万件增加至2020年的46427.65万件,2020年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70.57%,在全省排名第3位,全国排名第38名。

        图1-3  2020年河北省各市快递业务量排序

        (三)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十三五”以来,廊坊市物流业资源整合和主体培育步伐加快,传统运输业、仓储业加速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形成了新奥能源物流公司、廊坊顺丰速运公司、中油管道物资公司、中国邮政廊坊分公司、香河金韵达速递公司、廊坊中油管道特种汽车运输公司、廊坊昌达供应链管理公司、廊坊普洛斯仓储公司、河北圆通北方科技智创有限公司等一批所有制多元化、管理现代化的物流企业。2020年,全市各辖区共备案在册的物流企业共470家,全市营收千万级以上物流企业41家。其中,营收亿元以上级企业达8家,营收5000万到1亿的企业3家,营收2000万到5000万的企业18家。

        (四)支撑保障更加有力

        “十三五”以来,廊坊市物流业发展支撑保障更加有力。全市物流交通支撑更加有力,已基本建成以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普通干线公路和普通铁路为基础的路网设施,形成了全面对接京津的交通能力。截至2020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1.15万公里,路网密度达到179公里/百平方公里,居省内第一位。全市物流设备机械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诸如唯度国际物流、万纬冷链物流、宝湾物流、华润医药等一批企业加快对立体仓库,自动喷淋系统、自动分拣包装系统等的应用。全市物流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显着成就,实施亿元以上现代商贸物流项目40个,投资127亿元的京东云计算中心项目、投资24亿元的京东亚洲一号及跨境电商项目等重大物流项目先后落户廊坊,为廊坊市物流业向新的发展阶段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问题

        “十三五”期间,廊坊市物流业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成就,但整体来看,仍处于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的起步阶段,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予以改善。

        (一)物流业自身发展水平有待提升

        从物流企业来看,廊坊市物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以中小企业和个体户为主,同质化竞争严重,税收贡献率低,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低,资源整合能力亟待提高。

        从物流服务来看,廊坊市物流服务功能较为单一,多数物流企业仅能提供运输、装卸搬运、货运代理等传统物流服务。同时,由于廊坊市物流业务大部分还是依靠传统的组织方式进行,货源信息、车源信息、设施设备等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由此也制约了物流业的服务水平。此外,由于在供应链物流管理、物流综合服务、物流金融、物流信息等领域高层次人才缺口较大,廊坊市物流业务一直处于供应链的低端,对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的发展形成了制约,物流信息、物流金融、流通加工、供应链管理等高端业态和增值服务发展缓慢。

        从物流产出来看,廊坊市物流行业产出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从省内各城市横向比较来看,2020年,廊坊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人均增加值仅为2040元/人,在全省各市中排名第九。

        图1-4  2020年河北省各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人均产出水平排序

        (二)物流业区域协同水平仍需提升

        物流业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性产业,目前,廊坊市物流业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水平仍需提升。在地方保护、自身综合竞争力不强等因素影响下,廊坊市物流业对京津冀区域物流资源整合能力不高。另外,廊坊市物流网络体系尚不健全,在联通全球、辐射区域、城乡配送等三个层面尚需强化网络支撑能力。就区域联通而言,北三县与通州区、南三县与雄安新区交通互联互通仍旧存在短板,制约了廊坊市物流业区域协同水平的提升。

        三、面临形势

        (一)塑造“双循环”经济新格局为物流业提出新要求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明确要求,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提出“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认真研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加快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等明确要求,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这些指示精神为廊坊市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全市加强物流承接保障能力

        从河北省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河北省作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的功能定位。对此,河北主动衔接规划,主动连接交通,主动承接项目,积极印发《河北省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构建立足京津冀、融合城乡、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大力推动京津冀统一物流大市场建设。

        从廊坊市来看,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缓解首都交通压力,廊坊需进一步加强京津物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同时,随着区域统一要素市场、统一物流大市场建设深化开展,廊坊市对区域物流服务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从廊坊自身产业发展来看,“十四五”时期,廊坊市将进一步紧紧围绕“1+5”主导产业和“7+6”县域特色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为此,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不仅是立足廊坊实际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更好服从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坚决当好协同发展排头兵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

        (三)四大发展板块建设要求全市优化物流产业布局

        “十四五”时期,廊坊市将依托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三大国家重大历史性工程,举全市之力做好北三县与通州区协同发展、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服务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三篇大文章”,明确打造北三县、临空经济区、中心城市、南三县四大协同发展板块,与之相应,各个板块物流功能也将迎来重塑新机和发展新机。

        (四)物流科技不断涌现要求全市物流业加快技术更迭

        目前,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对物流业态、组织模式等已经产生了突变性的影响。“十四五”期间,全市现代物流业要顺应技术创新应用发展趋势,借助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优势,加大现代物流业领域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成本低、效率高、技术新、模式新的良好物流环境。

        综合来看,廊坊市发展物流业具有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实体经济支撑牢靠、交通设施不断完善等三大支撑优势。在塑造“双循环”经济新格局大背景下,以河北省建设“京津商贸物流转移承接地”、全市打造“1+5”主导产业和“7+6”县域特色产业为契机,廊坊市物流业未来将大有可为。“十四五”时期,全市以做好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为着力点,以畅通物流通道为目标加快完善物流网络层次,以强化物流设施支撑为目标加快优化物流空间布局、以增强物流服务为目标统筹完善生产物流、商贸物流、冷链物流、应急物流四大体系,着力增强区域空港枢纽功能、区域商贸枢纽功能,加强区域物流资源配置整合和先进智慧物流技术应用,将廊坊市打造成为京津冀区域型物流枢纽城市、京津冀区域型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京津冀区域智慧物流新高地。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要抓手,按照“外向拓展合作、加强产业承接,内向强塑内功、加强能力提升”的导向,积极落实《河北省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十四五”规划》相关任务要求,积极参与京津的产业分工,主动承接京津物流产业转移,加快优化物流网络及空间布局,加强临空承载型、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和城市配送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推进现代物流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以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廊坊市经济提质发展,形成新动能,提升全市经济综合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积极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夯实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

        (二)发挥优势,协同发展

        充分发挥廊坊市紧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全面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全市物流空间发展格局,加强与北京市副中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雄安新区联动发展,实现物流区域协同发展。

        (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

        着力增强物流体系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协调性,充分发挥物流业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加快物流业与廊坊市优势和重点产业的联动发展,形成特色突出、优势明显、支撑有力、运转高效、运作专业的重点产业物流配套服务体系。

        (四)供给升级,创新发展

        深化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不断发展新型物流基础设施、不断拓展物流服务新兴领域、不断提升物流服务智慧供给、绿色供给、低碳供给。着力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鼓励物流技术、功能、模式、业态创新,加快物流业创新发展。

        (五)集聚高效,韧性联动

        着力推动现代物流业集聚高效发展,加快提升物流业规模经济效应。着力提升物流业资源整合和要素聚集能力,降低物流成本水平,增强外部环境变化应对能力,推动现代物流业韧性联动发展。

        三、发展愿景

        (一)京津冀区域型物流枢纽城市

        1、增强区域空港枢纽功能。充分利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发展外溢效益机遇,加强京廊合作,加快推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片区建设,合作建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保税区,打造高水平开放基础平台,进一步提升廊坊市外向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廊坊市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联动发展,加快为其辐射区域提供快捷高效的国内国际航空直运、中转、集散等物流服务和铁空、公空等联运服务,增强廊坊市空港枢纽城市地位。

        2、增强区域商贸枢纽功能。支持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三区一地”的定位,助力河北省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充分发挥廊坊市北接北京、东邻天津、西靠雄安的区位优势,充分加强同北京、天津、保定、沧州、石家庄等周边城市经济往来,借助大通道,发展大物流。依托全市商贸集聚区、大型专业市场、物流企业等,为京津冀地区商贸活动、城市大规模消费需求提供商品仓储、干支联运、分拨配送等物流服务,以及金融、结算、供应链管理等增值服务。

        (二)京津冀区域型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

        深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供应链资源整合配置作为全市物流业综合竞争力整体提升的着力点和努力方向,面向京津冀区域实体产业和居民生活消费领域,着力优化廊坊市与京津冀各城市间供应链关系,全面推动供应链创新,推动形成创新引领、协同发展、产融结合、供需匹配、优质高效、绿色低碳、安全可靠的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京津冀区域现代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

        (三)京津冀区域智慧物流新高地

        加强物联网技术、共享平台网络、共享经济、无人机(车、仓)、可循环快递箱(盒)、大数据云计算、跟踪技术、信息查询技术、快递组织技术等高新技术和新模式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全力改变廊坊市物流业的发展面貌,打造京津冀区域智慧物流新高地。

        四、发展目标

        (一)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到2035年,全面建成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物流业对促进城市与区域经贸往来、繁荣城市实体经济、保障城乡居民生活、强化应急保障等方面形成重要支撑。以公路、铁路、航空为支撑的畅达海外、覆盖区域、便捷城乡的物流网络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全市物流枢纽集聚效应大幅提高,物流企业服务水平大幅跃升,物流成本大幅下降,生产、商贸、冷链、应急等领域供应链一体化、运行现代化水平显着增强,对全省物流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大幅增强。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市物流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物流骨干企业品牌效应更加凸显。基本建成区域协同融合、设施完善且布局合理、运行智慧互联、绿色安全的现代物流体系,现代物流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物流成本明显下降,服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成为京津冀区域物流枢纽城市和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

        1、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到2025年,全市商贸物流业增加值达到580亿元左右。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达到180亿元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00亿元左右。

        2、物流服务品质显着提升

        到2025年,市域各功能板块的外向物流服务功能更加完善,物流设施布局更加合理,畅达全球、辐射区域、便捷城乡的物流网络更加健全,积极融入“环首都高效物流圈”,廊坊同北京、天津、保定、沧州、石家庄等周边城市经济往来的物流支撑能力更加突出,京津服装、农产品、日用品、建材、小商品等商贸物流业态有序转移,服务京津、带动周边的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新格局及商品仓储、干支联运、分拨配送服务体系全面形成,支撑构建“环首都生活服务型物流圈和“环首都生产服务型物流圈”的协同服务能力显着提升。建设“全国重要的快递物流枢纽”取得显着成效,对接京津、辐射全国、通达世界的全国性航空及陆运快件集散能力显着提升。快递业务量达到14亿件左右,快递业务收入达到135亿元左右。

        3、物流业供应链资源整合配置能力显着提升

        到2025年,全市物流业资源整合和信息化运行能力显着提升,形成1-2个区域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第四方物流服务能力形成,企业专业化能力和服务水平显着提高,“互联网+物流”、“共享物流”等物流业新模式应用不断涌现,物流组织过程中的多式联运有效衔接度和车货匹配有效率明显提升。

        4、物流安全绿色运行能力明显提升

        建立物流整体安全智控体系,危化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控覆盖率100%;实现对进口肉禽类、水产品等重点冷链食品的全链条闭环追溯管理;形成统一指挥、高效响应的应急物流体系。

        5、物流业与实业融合水平明显提升

        到2025年,基本构建起高效的实体产业物流服务网络,培育一批物流与实体产业联动发展的示范园区,物流业与实体产业联动发展的格局更加优化,物流对实体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立足廊坊、辐射京津冀的实体产业物流服务格局全面形成。

        表2-1 “十四五”时期廊坊市物流业发展主要目标表

        序号指标2020                    年现状2025                    目标值
        1商贸物流业增加值(亿元)343.9580左右
        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亿元)111.4180左右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330.12000左右
        4快递业务量(亿件)4.6414左右
        5快递业务收入(亿元)55.26135左右

        第三章 空间布局

        一、空间布局原则

        (一)区域统筹,协同发展

        着眼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局,加强廊坊市物流业与周边城市物流业的联动与协作,在区域统筹与协同中提升廊坊物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依托产业,融合发展

        根据廊坊城市发展规划格局,以廊坊市主导产业布局为依托,通过物流节点与主要产业在空间布局上的联动,构建物流业与廊坊主导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体系。

        (三)存量提质,增量补短

        针对廊坊市物流存量粗放、增量不足的实际情况,坚持以存量整合提升、合理增量补短的原则,盘活现有物流存量资源,提高物流设施与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水平。

        (四)多式联运,枢纽增效

        充分发挥廊坊市域多种交通运输资源丰富的优势,物流节点选址主要布局在紧邻铁路场站、公路干线出入口等交通便利的位置,最好能实现两种以上交通方式的衔接,促进多式联运发展,实现物流便捷高效。

        二、片区物流功能格局

        (一)北部首都副中心物流协同保障区

        1、范围

        包括三河市、大厂县、香河县。

        2、功能

        以服务首都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为重心,发挥三河市、大厂县、香河县在食品等生活物资、家具展销等产业优势,打造首都副中心物流协同保障区,优先发展北三县的仓储物流、冷链物流、快递、城市共同配送等物流业态。

        重点保障三河汽车改装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三河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三河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香河家具产业集群等四大产业集群的物流需求。

        (二)中部临空物流培育与都市消费物流保障区

        1、范围

        包括临空经济区、广阳区、安次区、永清县、固安县、廊坊开发区。

        2、功能

        依托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优势,发挥临空经济区核心区区位优势,优先发展航空物流产业链,拓展发展空间,重点围绕公空联运、产品储运集散、城市配送、区域生活保障等布局物流业态,着力强化集散中转功能,打造临空物流培育与都市消费物流保障区。

        重点保障固安电子信息(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固安航空航天零部件产业集群、永清服装商贸产业集群等三大产业集群的物流需求。

        (三)南部专业物流与雄安新区建设物流保障区

        1、范围

        包括霸州市、大城县、文安县。

        2、功能

        重点保障霸州都市休闲食品产业集群、特色定制家具产业集群、文安人造板产业集群、大城绝热节能材料产业集群、大城红木产业集群等五大产业集群物流需求。加强雄安新区联动发展,发挥区域建材、家具等产业优势,打造南部专业物流与雄安新区建设物流保障区。

        三、物流承载设施布局

        形成与城市空间格局相适应的“一核四线多廊多园区”的物流产业承载设施布局。

        (一)一核

        依托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在廊坊片区内打造廊坊临空国际商贸物流港,加快快递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融入北京-天津-雄安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集群。注重临空经济区廊坊片区与北京片区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着力强化廊坊临空国际商贸物流港的中转集散、疏解承接、都市服务、高端引领功能,重点发展航空物流与航空配套服务、冷链物流、跨境电商物流、供应链管理等业态。加快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在区内集聚和应用,提振和引领全市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航企配套服务基地、物流企业区域型中转分拨基地、冷链仓配基地、进出口贸易基地、都市商贸中心、企业总部、综合服务中心等的布局和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形成临空物流、临空都会、临空商贸、临空服务的功能格局。

        (二)四线多廊

        1、货运铁路

        依托京哈线、津霸线、京沪线、京九线等两横两纵四条货运铁路线路,着力强化货运铁路线廊坊境内货运站综合集散能力建设,重点推动公铁联运能力提升,着力推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相融合的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提升货运站综合集散信息化管理能力,推动公铁联运“一单制”模式应用。积极融入国家京沪、京九物流大通道建设,加强自身优势产业与沿线城市间产业互动,不断扩大城市间物流需求释放,积极加强北京—廊坊—衡水一线综合运输资源整合,强化公铁联运衔接。

        专栏3-1 廊坊境内公铁联运线路与重点货运站点
        序号货运铁路线货运站
        1京哈线燕郊站、三平站、三河站、大厂站
        2津霸线澜城站
        3京九线固安站、霸州站、文安站
        4京沪线廊坊北站、万庄站

        2、公路廊道

        重点依托京秦高速、京哈高速、密涿高速、京台高速、大广高速、京德高速、廊沧高速、唐廊高速、荣乌高速、津雄高速、津石高速等高速廊道,加强廊坊段配套通达能力建设和廊坊境内沿线基础物流设施的空间布局优化,加快补齐物流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物流服务承载能力,以公路运输物流为重点,以仓储物流为支撑,全力提升面向北京、天津、沧州、唐山、保定、石家庄等周边城市的物流通达服务能力。

        (三)多园区

        在北部三县(市)、中部都市区、南部三县(市)打造一批建设水平先进、服务能力突出的现代化物流园区。着力做优全市物流园区,着力改善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加强物流园区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园区周边城市路网,引导物流园区加强信息平台建设;着力引导物流资源集聚发展,推动中小型物流企业向园区转移,鼓励物流企业项目聚集发展,引导分散、自用的仓储配送资源向物流园区集聚;着力完善物流园区服务功能,鼓励园区增强“一站式”服务功能,强化车辆保养等基础性服务,酌情引进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税务、报关、检验检疫等政务服务机构,完善综合办公、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生活配套服务设施,提供供应链设计、法律会计、金融保险、商业贸易、货运代理等商务服务,有序发展组装包装、流通加工等业务。

        专栏3-2 廊坊市重点物流园区节点
        区域序号物流节点建设类型
        北部三县(市)重点物流节点(11个)1三河市燕郊空港物流园区加快智慧升级
        2三河市物美华北现代农业科技物流中心加快智慧升级
        3三河市物美-京东物流基地加快智慧升级
        4三河市新宜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现有
        5三河市星谊银河二号供应链基地现有
        6大厂永安清真冷库基地现有
        7大厂明通-亿达冷库基地现有
        8香河县金韵达速递有限公司物流基地现有
        9香河县盛达汽配仓储物流基地现有
        10香河县北方物流基地现有
        11香河家具城物流园区现有
        中部都市区重点物流节点(15个)序号物流节点建设类型
        1廊坊北方农贸物流园区现有
        2环渤海区域华北陆路邮件处理中心现有
        3廊坊普洛斯仓储物流中心现有
        4廊坊经开区京东“亚洲一号”物流中心现有
        5廊坊宝湾国际物流中心现有
        6廊坊开发区广宇物流中心现有
        7廊坊唯度国际物流中心现有
        8廊坊万纬冷链物流中心现有
        9廊坊传祥菜鸟中国智能骨干网项目新建
        10京东固安电商物流产业园现有
        11固安县马公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加快智慧升级
        12固安县方城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加快智慧升级
        13固安县京南刘园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加快智慧升级
        14圆通北方总部基地(永清)加快二期建设
        15永清海泽田冷链物流中心加快智慧升级
        南部三县(市)重点物流节点(5个)序号物流节点建设类型
        1霸州胜芳国际家具博览城加快智慧升级
        2文安县芦阜钢材流通物流中心加快智慧升级
        3文安县岛川物流中心加快智慧升级
        4文安县天环现代商贸智慧物流中心新建
        5大城县安达物流园区加快智慧升级

        第四章 重点任务

        “十四五”时期,廊坊市物流业发展以健全物流网络、完善物流运作体系、提升智慧物流水平、倡导绿色低碳物流、丰富物流企业主体、提升企业竞争素质作为重点任务,加快推动物流业发展。

        一、健全物流网络体系,保障物流运输畅达

        (一)拓展全球物流网络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主动促进对外进出口贸易发展,通过实施国际物流畅通工程,加快拓展国际物流业务,以国际物流高质量发展,推动全方位开放,形成内陆开放新动能,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服务廊坊市开放型经济发展。

        1、拓展国际空中运输走廊

        依托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加快建设临空经济区,加快构建“空中物流网”,建设空中国际化物流体系。支持廊坊市企业借助空中物流通道将产品投放至上合组织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鼓励物流企业开展“空地协同”货物集疏模式,探索发展卡车航班线路,构建“卡车航班”集散分拨组织体系。

        2、打通海陆国际运输通道

        加强同港口城市与国际班列衔接,加强与天津港、黄骅港、青岛港等环渤海区域国际港口联动,加强与郑州、西安、兰州等沿黄流域重要枢纽城市内陆港的业务联动,实现大宗物资、机械装备等货类与国际船舶、国际班列的快速对接,畅通沿海港口与内陆腹地互动的通道。

        专栏4-1 国际物流拓展支撑工程
        1、跨境电商物流工程。以河北自贸区廊坊片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依托,整合仓储、航运、空运、贸易、供应链、口岸等要素资源,形成优质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和物流服务生态圈。创新跨境电商国际物流模式,着力发展国际航空快递、跨境全货机等国际物流业务,加强机场通行衔接,推行快递优先配舱、预安检、优先通行等政策,提升跨境电商仓储服务自动化水平,提高跨境物流服务时效。                    2、保税物流平台工程。加快廊坊综合保税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建设,重视保税物流客户对于非保仓储的需求,努力实现非保仓储与保税物流中心的协同配置,吸引国内外进出口企业入驻保税经济区内拓展业务。借鉴先进地区保税功能区经验,做好进出口产品转关服务,积极开展平行进口汽车和生鲜产品进口业务,加快完成肉类、水果、种子种苗、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海产品等进口资质申请。为区外成品出口型企业提供相关的出口物流服务;为区外原料进口型企业提供相关的进口物流服务;为区内外的国际贸易企业,如跨境电商企业和进口消费品企业交易提供口岸物流和仓储物流等服务。                    3、“廊企出海”工程。支持“廊企出海”,鼓励企业建设外贸服务平台,支持发展电子信息、高端制造、传统优势产业等的出口业务,提高口岸物流服务效率,提升通道国际物流便利化水平。

        (二)构建区域联运网络

        1、完善对外物流通道

        立足廊坊市,面向京津冀区域,构建服务京津冀、辐射环渤海及其腹地的综合运输主骨架。综合考虑区域综合运输大通道在廊坊市域的布局,加快廊坊市域形成密涿综合运输通道、京沪综合运输通道、京雄港综合运输通道等三条贯通南北的综合交通通道(三纵)及京哈综合运输通道、涿廊津(唐)综合运输通道、石雄津综合运输通道等三条东出西联的综合交通通道(三横)。

        2、完善区域物流通道

        推进北三县与通州区交通协同发展,支持副中心建设,利用京平、京秦、密涿、津蓟等外围高速公路,疏导东六环路国家高速公路过境功能。着力破解跨界交通瓶颈,推进跨界道路对接,推动通州武兴路拓展改造,建设香河通宝路(王谭路)、安石路跨河桥梁,推动通州石小路升级改造。推进临空经济区交通一体化,保障机场运营集散,建成京德高速、唐廊高速等廊道,满足机场区域性集散要求,建成聚品道(大礼路东延)、迎宾大道(九州连接线),提升机场面向廊坊的服务便捷性。确保机场货运集散畅通,建成永兴河北路、G105万庄段等项目。推进与雄安新区交通互联互通,疏解新区过境车辆,做好将穿越新区的国道G336、G112、G106等公路进行外绕、改建。强化南向公路联系,加快推进S225固雄公路改扩建工程;强化西向公路联系,实现文安、霸州等城镇与新区的快速连通,推进S326、S327、G336等项目。

        (三)完善城乡配送网络

        以强化干支线与末端终端衔接为核心,引导区域分拨、城乡配送布局建设,密切末端配送与物流通道联系,推动形成高效集约、协同共享、绿色环保的城乡配送发展格局。

        1、完善城乡物流末端网点

        统一优化城乡物流末端网点布局,鼓励物流企业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的末端服务网点,提高服务质量。引导企业主动参与社区综合便民服务,与连锁商业机构、便民服务设施、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机关学校以及专业第三方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投递服务合作,共建城市社区物流综合服务平台。

        2、优化城乡配送组织方式

        强化区域分拨与城市配送间运行联系,推动仓储加工、高效分拨、合理换装等全链条全要素资源整合,实现城乡配送要素高效协同。探索发展“客运、公交+物流”模式,利用邮政、快递、供销社与农村客运等资源,开展沿途取送、循环配送的物流班车。

        二、完善物流运作体系,提升物流运行水平

        (一)打造动态协同的生产物流体系

        依托全市生产制造基地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合理布局培育形成一批综合性购产销物流基地,促进生产服务型物流节点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运行高效、成本经济、业务协同的生产物流供应链集成服务,塑造廊坊制造新优势。

        1、加快引导物流企业与生产制造企业协作

        鼓励物流企业深入了解制造业物流运作流程和管理模式,通过功能整合和业务延伸,全面参与制造企业的流程管理,逐步向现代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型。鼓励物流企业深度嵌入制造业供应、生产、销售链条,最大限度满足制造企业的差异化需求,减少制造企业仓储、运输成本,有效提高配送时效。

        2、探索发展“物流+品类供应链”的新模式

        强化现代物流与产业融合的“供应链”能力提升,支持物流企业、生产企业向“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大力培育新型“供应链”服务企业。鼓励龙头物流企业整合资源、适应制造业生产要求、运作流程、管理模式,渗透制造企业的上下游链带,协助制造企业与客户建立巩固商业关系,搭建供应链管理平台,提升针对制造业的供应链协同和配置资源的能力,重点针对家具制造、建材制造、食品制造、电子信息制造、专用设备制造、农副食品加工等廊坊优势制造领域,加快培育“物流+品类供应链”的新模式。

        3、加快共建现代物流产业链互联网平台

        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物流产业领域的延伸,实现采购、生产、销售全流程状态反馈、提前预判、精准执行,开展精益和定制服务。整合现有物流平台企业资源,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物流组织、一站式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等集成服务。

        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与网络货运平台对接,分解、归类、发布物流需求,实现生产采购、需求匹配、在途跟踪、仓储管理、分销物流、在线支付等全过程在线组织,并通过大数据沉淀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经营提供数据分析支持。

        引导物流企业提升服务制造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完善在订单处理、在途跟踪、车库联动、车车联动、车单联动等方面的响应能力。鼓励制造企业将物流服务作为售后服务的重要内容,打造“产品+物流+售后”的产品服务系统。

        (二)打造区域协同的商贸物流体系

        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互动,推动现代物流与线上交易、线下体验深度融合,优化消费路径、打破场景限制,构建“全渠道、全天候”的商贸物流服务体系。

        1、加快承接培育商贸资源

        主动承接京津服装、农产品、日用品、建材、小商品等商贸物流业态有序转移,加快承载商贸设施建设。推动永清云裳小镇、燕郊福成国际商贸城、固安国际商贸城等一批大型京津商贸转移承接平台扩能建设或提质建设。以商贸资源转移为契机,结合市域空间格局,实施批发市场、仓储分拨转运等物流设施退城进郊,加强基础性、公共型物流设施建设,着力构建一批新兴生活服务型物流节点。

        2、加快繁荣线下实体商贸(线下流通)

        (1)加快城市商圈提质升级

        按照市域空间发展结构“一主、两副、三区、四轴、多点”的基本布局,加快发展各级商业中心,加快城市商圈提质升级。开展重点商圈提升行动,优化全市商业网点布局,发挥现代城市商圈聚人流、促销费功能。

        着力完善一批现有商圈,重点针对万达广场、新朝阳购物中心、万向城、廊坊新世界中心等现有商圈,完善商圈内公共配套、商贸、商务、娱乐、文化休闲等综合性功能,推动现有商圈高端化、多元化、品质化发展。

        着力打造一批新兴商圈,重点依托京津冀(固安)国际商贸城、安次区大拇指广场等项目打造城市新商圈。积极引进国内外品牌首店、旗舰店和体验店,培育发展“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鼓励实体商贸企业搭建新消费载体,发展“商品+服务”混合经营模式,向消费体验中心、休闲娱乐中心、文化时尚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产品和服务设计定制中心转变。

        (2)加快发展商贸新基建

        加快推动数字化商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5G移动网络千兆和光纤宽带网络千兆的“双千兆宽带城市”。推动5G网络、物联网等优先覆盖核心商圈,大力建设消费数字化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智慧街区”、“智慧商圈”、“智慧社区”、“智慧综合体”,以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为重点,做好相关配套建设,加快新零售业态布局,积极引进新零售门店入驻。

        (3)优化发展各类专业市场

        结合廊坊优势,重点提升发展一批家具、钢材、机床、农副产品批发、装饰建材、家电五金等传统专业市场,重点培育一批电子信息、汽修汽配、特色商品等新兴专业市场。

        3、加快繁荣线上电子商贸(线上流通)

        (1)加快工业经济数字化转型

        推进“互联网+工业”,发展产业互联网经济,重点引导本市家具、玻璃、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实体产业集群开展行业电子商务,促进全网营销;鼓励企业应用数字商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与原材料供应商、分销商、仓储和运输企业之间的信息化无缝集成,开展小批量、多批次、定制化的柔性生产,提升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和价值链掌控能力。

        (2)加快线上消费与物流融合发展

        加快丰富线上业态,发展线上直播消费经济,培育一批“带货”主播,鼓励发展“云逛街”、“社区团购+集中配送”、“网上中央厨房+线下配送”、“无接触配送”、“餐饮+零售”等新经营模式,以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为发展新形态,营造成本效率优化和网络健全的物流环境,着力加强线上消费与线下物流配送融合发展。

        (3)加快农村电商与物流协同发展

        着力做好智慧农村电商与促进乡村振兴衔接,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物流通道,支撑“电商+物流”乡村配送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物流三级配送体系。支持大型电子商务与产业强镇、产业强村“结对子”工作,支持淘宝、京东、苏宁、邮政、供销社等企业完善农村电商物流服务网络布局,构建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乡镇物流配送节点、村级电商服务站的物流服务设施体系。鼓励邮政快递企业“快递进村”,继续支持“快递+”农产品示范县、示范乡、“快递村”创建工程,持续改造提升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推动有实力的平台公司加快产业链垂直整合力度,构建农村商贸快递物流生态体系,有效畅通城乡快递物流大循环。

        4、加强商贸与物流融合发展

        加快构建接通京津冀、覆盖城市北中南的外通内达型城乡综合商贸物流体系。加强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和末端网点建设。积极推进电商物流渠道下沉,支持商贸物流企业向县城和农村延伸服务网络。探索“电商产业园+物流园”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强城际运输与城市配送的无缝对接,推动仓配一体化和共同配送,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标准托盘循环共用等高效物流运作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推动物流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成运作,推进物流业与商贸业深度融合,打造智慧物流体系。

        (三)打造安全绿色的冷链物流体系

        以完善提升基础设施、装备、运输组织模式等冷链物流供给为核心,增强冷链物流服务优势,建成“外可服务京津、内可匹配本地居民生活需求”的布局合理、运转高效、技术先进、衔接有序、全程可追溯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物流企业综合服务能力和鲜活农产品1小时到达能力显着增强。

        1、优化冷链物流产业空间布局

        加快冷链物流基地建设。结合北三县、临空经济区、中心城市、南三县实际,因地制宜统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新建一批适应现代流通和消费要求的冷链物流基地。

        加强产地冷库设施建设。鼓励农产品产地和部分田头市场建设规模适度的预冷、贮藏保险等初加工冷链设施,加强农产品冷链运输、低温配送、冷链销售等上下游有效衔接,加强先进冷链设备应用,补齐农产品产地“最初一公里”短板。在产地预冷设施建设中试点运营智能化、标准化的移动式冷库。

        强化冷链送达通道建设。鼓励有能力的冷链物流企业购置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的智能冷链运输车辆,支持积极采用“三段式”冷藏运输车,大幅度提升全市冷链运输能力和效率;支持有条件的镇(街)改造、改善批发市场的冷冻冷藏设施;重点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瓶颈,除对接大型超市、便利店、生鲜专卖店外,可在有条件的社区试点冷藏配送柜(城市冰箱)。

        2、加快冷链设施设备技术提升

        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和设施应用。鼓励在鲜活农产品流通中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设备设施,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建设节能型绿色仓储设施,鼓励加工、包装、分拣、装卸、存储等环节的设备更新改造,降低流通环节的能耗。

        支持冷库技术提升。重点在标准化冷库的集约利用和冷库建筑空间的科学利用、蓄能设备的开发、冷媒技术的更新、分拣联检一体化应用等方面进行技术层面指导和政策支持。

        重点推动安全、节能、可追溯冷藏车优先发展。推广使用全程温度自动监测记录和控制的节能冷藏车。研发、试点并推动储能或蓄冷保温箱在冻品运输过程中的应用。在新建或技术改造项目上,进行能耗、环境和安全方面预评估,确保节能、环保、安全的冷链项目优先发展。

        3、加快完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加强冷链物流检验检疫执行力度,提高进口产品冷链查验能力,确保进口水产品、肉类产品、医药品等的检验检疫处于全程冷链环境,保障进口冷链产品来源、品质的安全。完善市内冷链物流安全监管查验体系,积极构建冷链物流产品溯源体系,建立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冷链物流信息追溯系统。

        4、完善重点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鼓励大型肉类、水产品企业应用现代化冷链生产流水线,积极推广冷藏运输和全程温控技术。鼓励蔬菜、水果主产地,积极应用产地预冷技术,支持建设具备大规模集散功能和跨区配送能力的现代化蔬果配送中心。加强集体用餐及中央厨房配送的食品和半成品冷链运输和配送,确保从生产到销售全程冷链流通,杜绝“断链”现象。大力推广医药冷链运输,逐步构建医药仓储、干线运输、城市配送等相结合的完整医药冷链物流网络。

        (四)打造保障有力的应急物流体系

        以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地震、地质灾害、洪涝、干旱、极端天气事件、火灾等重特大自然灾害以及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为落脚点,加大城市应急物流能力建设。

        1、加强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建设

        加快建成市、县、乡三级救灾物资储备网络,着力构建“分级分类储备、规模适度、品种齐全、布局合理、管理有序”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探索依托现有设施,在交通便利、辐射范围广的地区,建设或认证一批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逐步实现仓储资源、应急物资的整合、共建共享和快捷调运。采用目录、清单等形式明确应急产品和服务的发展方向,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的应急产品和服务。

        2、加强紧急运输保障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应急物流体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及各类社会物流资源,逐步建立多层级的应急物资中转配送网络;大力推动应急物资储运设备集装单元化发展,健全空中紧急运输服务队伍体系,提升人员物资紧急运输能力。继续完善铁路、公路等应急运力储备,建立健全调运和征用等应急运输补偿机制,加强交通应急抢通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紧急运输能力。加快形成应急物流标准体系,逐步实现应急物流的标准化、模块化和高效化。

        三、打造智慧物流体系,推进物流业态创新

        (一)加快打造智慧物流体系

        1、加快物流节点智慧升级

        支持新建、既有物流项目与5G、物联网等融合发展,鼓励企业探索物流领域的新基建研发应用,加快形成“网络环境+数字驱动+智能运行”的智慧物流发展新场景。加快数字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货运场站、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智慧化改造,支持物流园区经营主体按照“端(智能终端)-边(边缘计算)-网(5G网)-云(智慧云脑)”的发展框架,先行建设5G网络、布设边缘计算设备。

        2、加快物流装备智慧升级

        加快柔性装卸、快速分拣、自动识别、集装化运输、智能收投等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重点围绕仓储智能化、运输智能化、投递智能化加快物流装备智慧升级,着力推动物流活动在仓储环节、运输环节、投递环节的全链条智慧化管理。

        专栏4-2 物流装备智慧升级工程
        1、仓储智慧升级工程。加快引导发展智能化立体仓库,支持使用智能化物流装备,应用物联网技术,发展机械化、智能化立体仓库,普及“信息系统+货架+托盘+叉车”的仓库基本技术配置,推动平层仓储设施向立体化网格结构升级,推广自动分拣机器人在智能仓库中的应用。                    2、运输智慧升级工程。鼓励货运车辆加装智能设备,加快数字化终端设备的普及应用,实现物流信息采集标准化、处理电子化、交互自动化。加快提高物流软件智慧化水平,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应用,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采集路况信息,与智能交通系统对接,优化城市干支线运输和物流配送路线,鼓励运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实现对物流运输车辆追踪与货物朔源。                    3、投递智慧升级工程。鼓励企业在快件收发密集区建设公共智能快递柜、大件物流智能无人仓、末端智能信报箱等新型末端设施,有序推广应用物流机器人、无人配送车,构建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无接触配送”服务体系。鼓励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探索新建楼宇通过地下空间与末端配送网点自动连接,实现货物配送的全流程自动化流转。

        (二)加快物流业态创新发展

        1、加快运输方式创新升级

        大力发展航空货运、高铁快运,试点开行冷链生鲜、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电商零售等一批特色产品专列。依托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过境货运铁路、公路资源,探索发展多式联运。

        专栏4-3 物流运输创新示范工程
        1、全货机航线开辟工程。充分发挥廊坊市临空优势,加快整合顺丰、圆通、京东等综合物流企业资源,适时构建全球24小时航空货运骨干网,支持航司扩大全球货运业务,做大做强本土货代企业。                    2、高铁快运示范工程。统筹廊坊过境高铁快货网络,重点发展高端电商、冷链生鲜、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高时效性产品。推动中铁快运、顺丰、京东、邮政等大型物流企业联盟合作,培育一站式高铁快货运营商,推动实现京津冀主要城市高铁快货“半日达”、国内主要城市“一日达”。                    3、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动陆路交通运输与临站、临空产业融合发展。依托京哈线、津霸线、京沪线、京九线等两横两纵四条货运铁路线路,强化沿线货运场站建设,探索发展“公铁联运”;借力临空经济区建设,同步建设邮政、快递功能区,统筹集聚货运资源,探索发展“公空联运”。加快实现货运“无缝衔接”。积极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推广全程“一次委托”、运单“一单到底”、结算“一次收取”的服务方式。

        2、加快智慧共享物流应用

        加强5G、精准定位、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与物流融合,重点探索无人机在城市物流、应急医疗配送和应急保障等城市场景的应用。

        以推动制造业产品包装模数标准化为基础,加快推广云仓、共享集装箱、共享托盘等共享物流新模式,推进一批试点示范项目,鼓励发展以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资源高度共享为特征的虚拟生产、云制造等现代供应链模式,提升全物流链条的价值创造水平。

        3、加快冷链创新模式应用

        加快构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创新冷链干支衔接模式。加快培育一批技术先进、运作规范、核心竞争力强的专业化、规模化冷链物流企业,发展冷链甩挂运输和多温共配,促进冷链运输集约化发展。聚焦消费升级,大力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农产品直供冷链物流新模式,加快冷链物流与农业融合发展。

        专栏4-4 冷链物流新模式示范工程
        聚焦京津冀地区消费升级,以廊坊市为基地着力探索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模式。加快冷链物流与农业融合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冷链物流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加强基础设施、生产能力、设计研发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优化冷链流通组织,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由基础服务向增值服务延伸,打造“田头+直销+网络”的多层次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实现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全程化;推广应用标准容器,避免生鲜农产品二次污染。

        4、加快物流多业融合发展

        推动“物流经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组合发展,集聚金融机构、供应链企业、平台企业,引导金融赋能多层次物流,提升金融服务供应链、实体经济的质效。

        专栏4-5 “供应链金融”创新示范工程
        重点依托廊坊综合保税区、临空经济区,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吸引供应链企业、物流企业、商业保理、融资担保等企业、机构集聚。引导实施“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探索开展信用快贷、仓单质押、动产质押、保兑仓等物流金融业务,以数字化场景促进金融科技化。支持供应链企业、金融机构等联合成立“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中小微企业”数据资源,对接征信系统等国家级基础设施平台,实现信息在线共享、产品在线服务、政策发布等服务功能。

        四、倡导绿色低碳物流,推进高质安全发展

        (一)加快发展绿色运输

        加快优化全市货物运输结构,提高运输组织水平,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

        引导企业采购符合国家标准的运输车辆和低碳环保的末端投递车辆。推广清洁能源物流车辆、无轨双源电动货车,鼓励新能源物流车辆“融资租赁”、“车电分离”和“以租代售”等多种运营模式开展市场运营,鼓励企业提高运输效率,减少重复交错运输和快递车辆空载。

        (二)加快应用绿色包装

        鼓励企业设计应用新型包装、简约包装,优化包装结构,减少包装物料用量。支持企业研发生产标准化、绿色化、减量化和可循环利用降解的包装材料,淘汰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包装物料,引导企业使用环保包装袋及填充物,应用再生纸张和环保油墨印制的封装用品,减少塑料胶带使用量。着力推动企业发展绿色供应链,推行实施货物包装和物流器具绿色化、减量化。

        (三)培育发展逆向物流

        倡导循环共用物流发展理念,鼓励托盘、周转箱等标准化器具和包装器具重复使用和回收再利用,在全市构建环境负荷低、循环利用高效的逆向物流系统。

        支持建设逆向物流中心,鼓励生产加工企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联合开展废旧产品回收,重点推动标准化托盘、包装物、报废汽车、生产加工边角料等可再生资源的逆向回收物流发展。加快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逆向物流商业模式和交易机制。

        (四)加强物流安全管理

        加快构建疫情背景下的物流业监管体系,强化全链条、全覆盖管理,建立健全常态化应急防控机制。加快完善物流企业安全防范体系。严格执行危险品存储运输作业安全规范标准,加强危险品运输安全监控,积极主动预防和处理危险品储运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五、丰富物流企业主体,激发物流市场活力

        (一)大力扶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

        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思路,积极扶持本地物流龙头企业发展。鼓励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的第三方物流,培育一批“头雁型”专业物流标杆企业。鼓励和引导本地物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建材、农产品、工业原料等大型企业推进物流社会化,打造大型企业物流外包专业平台。

        (二)大力引入外部强企入廊发展

        全力提升廊坊“5·18”国际经贸洽谈会举办层次和国际化水平,着力吸引物流名企入廊发展。大力招引国内外知名的航空货运、快递、国际货代、供应链管理、跨境电商等企业,推进企业全球和区域总部、分拨和转运中心、运营和研发中心等落户廊坊。围绕提升物流企业国际竞争力,重点发力航空货运、全球快递、国际供应链等领域,引入一批物流“航母型”龙头企业。围绕支持物流平台企业发展,聚焦电商物流、网络货运、供应链物流等领域,推动物流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供需对接、资源整合,补充一批“中枢型”平台物流领军企业。

        六、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提升企业竞争素质

        (一)加强企业认证评定,引导服务水平提升

        鼓励物流企业积极参与A级物流企业、星级冷链物流企业、星级仓储认证等评定认定,通过标准化建设推动物流行业发展水平整体提升。支持物流企业开展安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支持企业对现有仓储、转运设施、运输工具、停靠和卸货站点进行标准化改造。积极推进国际标准化组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

        (二)加强标准推广应用,引导服务水平提升

        加强各类物流标准的宣传推广,积极推进物流设施设备、服务质量、数据标准、术语标识等与国际、国内标准衔接,全面推进物流行业服务标准的应用。鼓励物流企业采用标准化的物流计量、货物分类、物品标志、装备设施、工具器具、信息系统和作业流程,提高物流的标准化程度。

        第五章 保障举措

        围绕招商引资、产业扶持、营商环境优化、产业人才保障等方面,制定针对性强、推动力大、可操作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做大优势行业,做强骨干企业,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为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和保障。

        一、加强规划实施力度

        充分发挥廊坊市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职能作用,进一步完善横向沟通协调、纵向指导督促的工作机制,及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规划实施年度工作方案,制定和落实配套政策。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推进招商机制创新,充分利用网络招商、上门招商等多种形式,大力引进跨国物流公司和国内大型物流企业落户廊坊市。加强重点精准招商,通过引入龙头企业或培育当地大型企业,吸引上下游企业在廊坊开展相关业务,加快廊坊市物流及相关产业体系构建。

        三、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全面统筹落实国家、河北省、廊坊市物流业发展各项扶持政策,完善财税、金融、土地、环保、价格、运输通行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多形式支持物流龙头企业发展,对引进的大型物流企业和本地物流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着力支持航空快递、无车承运、绿色物流、智慧物流等物流新业态。

        四、加强营商环境优化

        围绕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着力构建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规范企业登记注册制度,着力优化审批程序,对接国家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持续提升审批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

        五、加强产业人才保障

        努力营造有利于物流企业家成长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鼓励支持物流企业制定高端人才需求计划,重点引进物流规划师、物流信息管理工程师、物流经营型人才等物流高端人才。鼓励支持重点物流企业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强化产业人才培训力度。

        浏览量: 次